当全球半导体产业还在为3nm工艺争得头破血流时,台积电高雄厂已悄然开启2nm量产的新纪元。这座总投资超过1.5兆新台币的超级工厂,正以惊人的建设速度改写半导体制造的历史进程。
高雄Fab22园区堪称台积电制程技术皇冠上的明珠,规划中的五座厂房全部锁定2nm及更先进制程。首期项目已在本月完成2nm试量产里程碑,并确定年底启动正式量产;二期项目更是在8月完成装机后快速推进,计划明年第二季投产。这种建设速度令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望尘莫及——后者最快也要到明年中下旬才能开始无尘室建设。
产业链消息显示,台积电已将高雄定位为2nm家族的主力生产基地。除N2制程外,采用革命性背面供电方案的A16制程也已确定落地。更令人瞩目的是,高雄厂区可能同步导入预定2028年投产的A14制程,这将使台积电的先进制程产能布局更具弹性。目前高雄P1厂月产能已达1万片,预计到2026年,台积电四座2nm工厂总产能将突破每月6万片。
技术层面,台积电2nm采用纳米片架构,试产良率高达65%,远超竞争对手。其洁净室面积更是同业的两倍之多,为未来AI芯片爆发性需求做好了充分准备。据估算,2nm制程将在未来五年驱动全球终端产品价值达2.5万亿美元,这正是台积电如此激进扩建产能的根本原因。
与高雄厂的顺风顺水形成鲜明对比,台积电美国工厂推进缓慢。业内普遍认为,美国想在2028年前实现2nm大规模量产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这不仅反映出台湾地区在全球半导体制造领域的核心地位,更凸显出台积电在先进制程竞争中的绝对领先优势。
从高雄市长陈其迈收到的首枚2nm测试晶圆,到2026年月产6万片的宏大目标,台积电正以台湾为基地,重新定义半导体制造的极限。当全球科技巨头都在为AI芯片争抢产能时,高雄厂的加速建设无疑为产业注入了强心剂,也再次证明台湾在全球科技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