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HBM采购转向冲击SK海力士:ASIC崛起分食80%市场份额

当SK海力士的HBM生产线突然遭遇订单悬崖式下跌,整个存储芯片行业都听到了变局的脚步声。最新供应链数据显示,这家韩国巨头对英伟达的HBM3e-8Hi供应量将在2025年第二季度暴跌77%,第三季度更将彻底归零。这场剧变背后,隐藏着AI芯片市场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革。

技术迭代引发的供应链地震

英伟达转向HBM3e-12Hi规格的决策,直接改写了HBM市场的竞争格局。按照当前趋势,SK海力士在英伟达HBM供应链中的占比将从垄断级高位骤降至80%以下。这种断崖式下滑不仅反映在数量上——从2025Q1的1.5亿GB暴跌至Q2的3400万GB,更预示着ASIC芯片厂商正在大规模切入HBM采购市场。

美光成为这轮洗牌的最大受益者。其2025年6亿GB的HBM产能已被全部预订,预计将斩获20%市场份额,带来71亿美元收入。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光正在将TSV产能从45-50KPM扩张至60KPM,这种激进扩产背后,是ASIC芯片厂商对HBM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14365957993.png

ASIC崛起重塑市场格局

存储芯片行业的传统认知正在被打破。以往由GPU主导的HBM采购模式,正在被ASIC芯片的多元化需求分解。三大现象印证这一趋势:美光HBM3e-12Hi的毛利率已逼近8Hi版本;SK海力士1月MCP出口环比骤降29.8%;三星因12Hi验证滞后而错失市场窗口。

技术路线的分化加速了市场份额的重分配。英伟达与SK海力士、美光就2026年HBM定价的博弈,本质上是对ASIC市场爆发准备的应对。HBM4时代的供应集中化,更可能推升价格,这反过来又刺激ASIC厂商寻求替代方案。韩国海关数据显示,SK海力士12层HBM3芯片开发成功后,首次出现19.3%的工作日调整后环比跌幅,印证了市场多元化趋势。

存储芯片进入战国时代

这场变局的影响已超越供应链层面。当美光的TSV产能扩张遇上中国HBM2e的量产计划,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正形成新的竞争维度。东南亚封装厂可能成为意外赢家,而传统GPU厂商则面临库存贬值风险。

目前的市场态势呈现三个特征:技术迭代速度超过预期、供应链关系重新洗牌、利润率结构深度调整。随着HBM3e-12Hi良率爬坡和ASIC需求持续释放,2025年的存储芯片市场将呈现美光与SK海力士双头竞争,多家中型厂商伺机而动的复杂格局。

这场由技术规格变更引发的连锁反应,最终可能重塑整个AI芯片的产业生态。当英伟达的采购转向成为行业风向标,存储芯片厂商的竞争焦点,正从单纯的产能竞赛转向对ASIC市场的精准卡位。未来12个月,决定市场格局的不再是谁能生产更多HBM,而是谁能更好地服务多元化的芯片需求。

标签:
版权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
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网址:https://pdf.jiepei.com/article/941.html

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