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导体特气工厂爆炸震动全球 中国龙头紧急补位化解供应链危机

凌晨四点半的一声巨响,打破了日本群马县的宁静。关东电化工业涩川工厂突然发生的爆炸事故,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更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掀起了轩然大波。这座看似普通的化工厂,实则掌握着全球8%的三氟化氮供应,而这类电子特气正是芯片制造不可或缺的"工业血液"。

爆炸冲击波波及全球半导体产业链

关东电化工业是全球领先的含氟电子特气供应商,主要生产三氟化氮、六氟化钨等芯片制造关键材料。爆炸导致的生产设施损毁预计需要1-1.5年才能完全恢复,这意味着全球将面临数千吨级别的高纯三氟化氮供应缺口。更令人担忧的是,叠加三井化学计划在2026年关停的1700吨产能,全球三氟化氮供给将收缩11%。

据测算,到2026年全球三氟化氮需求约1.9万吨,但供给缺口将高达6400吨,缺口比例达到34%。这种供给收缩发生在半导体行业复苏的关键时期,无疑将加剧产业链的紧张局势。作为芯片制造中用于清洗和蚀刻的关键材料,三氟化氮的短缺可能直接影响晶圆厂的产能释放。

中国龙头崛起填补市场空缺

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机遇。在这场全球特气供应危机中,来自中国的行业龙头中船特气正迅速填补市场空缺。该公司三氟化氮年产能已跃升至18,500吨,超越韩国SK Specialty成为全球最大供应商。在六氟化钨领域,中船特气同样以2,230吨的年产能位居国内第一。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船特气近期获得日本GIGAPHOTON公司光刻气认证,纯度达到6N级,成功打入EUV/DUV光刻机供应链体系。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在高端电子特气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林德、法液空等国际巨头的长期垄断。目前该公司已稳定供货台积电、美光、海力士、中芯国际等全球头部晶圆厂。

17223525745.png

供需失衡催生行业新格局

随着供应缺口的扩大,电子特气价格已进入上行通道。目前5N级三氟化氮价格保持在30-33万元/吨,6N级产品更是达到40万元/吨。海外客户已接受10-15%的价格涨幅,散单价格近期上涨约2.5万元/吨。业内预测若缺口持续,到2026年价格涨幅可能超过20%。

在这场供应链重构中,中国企业凭借产能优势和技术突破,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船特气等国内龙头企业不仅能够缓解当前的供应危机,更在全球半导体材料供应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既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生动写照。

标签:
版权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
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网址:https://pdf.jiepei.com/article/991.html

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