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萨电子退出碳化硅赛道:中国厂商崛起与全球市场变局

日本半导体巨头瑞萨电子近日宣布放弃碳化硅功率半导体生产计划,原定2025年在群马县高崎市工厂的投产计划戛然而止。这一决策背后,折射出全球碳化硅市场正经历的结构性变革——欧洲需求萎缩与中国供应链崛起的双重夹击下,传统巨头不得不重新评估战略布局。

市场需求萎缩与供应链危机双重打击

瑞萨电子解散碳化硅生产团队的决定并非偶然。欧洲多国取消电动汽车补贴导致需求锐减,2024年全球碳化硅市场规模仅增长18%至3910亿日元,远低于此前预测的27%增速。更严峻的是,中国碳化硅企业凭借本土化供应链和价格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使得后来者如瑞萨难以在价格战中立足。

供应链上游的突发状况进一步加剧危机。晶圆供应商Wolfspeed传出可能申请破产重组,让瑞萨2023年支付的20亿美元预付款面临风险。这家美国企业的困境也反映出行业整体承压——意法半导体股价年内腰斩,罗姆公司12年来首现净亏损,碳化硅赛道正经历残酷的行业洗牌。

14060672353.png

中国厂商逆势扩张 高端市场替代空间巨大

与海外巨头的收缩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碳化硅产业正加速发展。长飞先进武汉基地近期实现6英寸碳化硅晶圆量产,首片产品良率达97%并通过车规认证。该基地总投资200亿元,满产后可满足144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芯片需求,其21个月建成投产的"中国速度"令国际客户惊叹。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所谓"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据长飞先进透露,应用于新能源主驱的国产碳化硅芯片市占率不足10%,高端市场替代空间广阔。武汉基地已有8款产品进入验证阶段,预计年底将扩展至12款,展现出中国企业在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的双重竞争力。

行业分化加剧 技术路线之争暗流涌动

瑞萨的退出标志着碳化硅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一方面,欧洲市场疲软暴露了政策驱动型产业的脆弱性;另一方面,中国通过垂直整合实现成本优势,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企业开始重新评估技术路线——硅基器件与第三代半导体的平衡点或将改变。

这场产业变局中,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当国际巨头因短期盈利压力收缩战线时,中国企业能否抓住技术窗口期实现弯道超车,将成为观察全球半导体格局演变的重要风向标。

标签:
版权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
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网址:https://pdf.jiepei.com/article/858.html

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