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南亚科技抢滩AI DRAM市场:定制化内存或成2026年破局关键

当SK海力士、三星和美光三大巨头在HBM战场激战正酣时,台湾内存大厂南亚科技正悄然开辟"第二战场"。据台媒报道,该公司加速推进AI DRAM定制化项目,预计2026年完成技术验证,这或将成为全球内存产业格局的重要变量。

10455659840.png

差异化突围的"技术拼图"战略

南亚科技总经理李培瑛提出的AI内存四大关键要素,揭示了其技术路线图:高密度DRAM技术已就位,TSV封装环节联合补丁科技、福懋科技共同攻坚,而HBM设计和逻辑制程BaseDie则通过战略投资实现。这种"自主+联盟"的模式,明显区别于三大原厂的全产业链通吃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南亚科技选择的验证时间点颇具深意。2026年恰逢HBM4技术量产窗口,届时AI服务器对定制化内存的需求或将爆发。据SEMI数据,DRAM产能2024-2025年将保持9%增速,而边缘AI设备推动的容量升级(智能手机12GB起、AI笔电16GB起)正创造新的市场空隙。

转单红利与库存优化的双轮驱动

当下市场环境为南亚科技提供了难得的缓冲期。三大原厂减产DDR3/4带来的转单效应,使其传统业务获得输血。公司预计三季度完成库存出清,四季度实现扭亏,这为AI DRAM研发提供了资金保障。

但真正的挑战在于技术整合。HBM涉及的TSV工艺精度需控制在微米级,多层堆叠的热管理要求散热材料热膨胀系数匹配。南亚科技若要在2026年兑现承诺,必须在未来18个月内突破混合键合、中介层集成等关键技术节点。

定制化内存的想象空间

与标准化HBM不同,南亚科技瞄准的定制化路径可能打开特殊场景市场。比如自动驾驶需要的抗震动内存、工业AI要求的宽温域DRAM,这些细分领域对价格敏感度较低,更适合中小规模玩家切入。

内存战争的下半场,或许不再只是制程纳米数的竞赛。当AI应用场景碎片化发展,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特殊需求的技术方案,可能成为改变行业格局的"特洛伊木马"。南亚科技能否在2026年验证这一假设,将决定其能否从跟随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

标签:
版权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
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网址:https://pdf.jiepei.com/article/857.html

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