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电子近日向客户透露,其MLC NAND闪存业务即将画上句号。据韩国TheElec报道,三星计划在6月接收最后一批MLC芯片订单,此举意味着这家存储巨头将彻底退出这一细分市场。这一决策不仅牵动着产业链上下游的神经,更折射出NAND闪存技术迭代的必然趋势。
消息一出,市场立即做出反应。三星在通报最后排产计划的同时,还向部分客户传达了涨价意向,促使LG Display等大客户开始紧急寻找替代供应商。目前LGD主要采用三星、铠侠和晶豪科技的存储方案,其中晶豪科技的eMMC产品正是采用三星MLC NAND进行封装。三星退出后,LGD的MLC供应商将仅剩铠侠一家,这迫使LGD不得不加快供应链多元化布局。
MLC NAND(多层单元闪存)技术曾被视为存储领域的重大突破,它通过每个存储单元存放两位数据,显著提高了存储密度。与SLC(单层单元)相比,MLC在成本效益上具有明显优势,这也是它能在消费电子领域快速普及的关键。然而随着TLC(三层单元)和QLC(四层单元)技术的成熟,MLC的市场空间正被不断挤压。市场研究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TLC已占据全球NAND闪存市场62%的份额,成为绝对主流。
三星退出MLC市场的决策并非突然。早在2024年底就有消息称,三星将调整产线,逐步停止销售MLC NAND产品。按照计划,2025年6月将正式停产。业内人士分析,MLC在三星存储业务中的占比已微乎其微,退出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结果。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三星将把更多资源集中到TLC和QLC产品线上,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大容量存储需求。
这一转变对特定行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工控、医疗及车载等对数据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领域,MLC产品因其平衡的性能和稳定性仍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医疗设备需要通过FDA审核,产品规格变更周期长,MLC的停产将迫使这些行业的供应链提前规划产品升级或寻找替代方案。目前模组厂商已开始向三星提出最后采购(LTB)申请,预计将备足约2年的库存以应对过渡期。
技术迭代总是伴随着阵痛。MLC曾因相比SLC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存储密度而广受欢迎,但随着使用场景的变化,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在写入速度、功耗和耐久性方面,新一代TLC和QLC产品通过工艺改进和纠错算法优化,已经大幅缩小了与MLC的差距。特别是在消费级市场,QLC凭借更高的存储密度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正在快速蚕食MLC的剩余份额。
存储市场的格局正在重塑。三星的退出可能加速MLC技术的边缘化进程,据统计,MLC在2024年全球NAND出货量中的占比已降至1.3-1.5%,停产后预计将进一步萎缩至0.6%左右。与此同时,QLC的份额正稳步提升,预计2024年将达到20%。这场由技术驱动市场变革,不仅关乎企业战略,更将深刻影响终端用户的产品体验和成本结构。
在这场存储技术的世代交替中,三星的选择折射出半导体行业的残酷现实——唯有持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当MLC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存储产业的焦点已转向更先进的堆叠技术和存储架构,这场没有终点的技术竞赛,仍在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