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发科在科技界引发了一场震撼性的“地震”,推出了全球首款采用3纳米制程的旗舰汽车座舱芯片——CT-X1。这一创新之举不仅彰显了联发科在半导体领域的卓越实力,更对现有的市场格局构成了有力挑战,尤其是直接对标了高通的旗舰产品SA8295。
联发科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CT-X1采用了全大核CPU架构,具备强悍的计算性能,达到了惊人的260K DMIPS。其搭载的硬件级GPU则提供了3000 GFLOPS的强劲图形处理能力,端侧生成式AI NPU更是达到了46 TOPS,支持高达130亿多模态生成式AI模型。这些技术参数的公布,无疑让业界和消费者都对CT-X1充满了期待。
此外,CT-X1还支持连接多达10个屏幕和16个摄像头,并能播放和录制8K30视频,以及支持9K分辨率显示、5G和Wi-Fi 7等先进通信技术。这些功能对于提升现代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座舱功能性和娱乐性的更高要求。
联发科在发布会上毫不掩饰其信心,宣称CT-X1的实际性能表现超越高通骁龙8295(SA8295)旗舰车机芯片30%以上。这一说法在业界引起了广泛讨论,尽管高通SA8295也是一款性能卓越的汽车芯片,但联发科CT-X1的推出无疑对其构成了有力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CT-X1与高通SA8295在发布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高通SA8295大约是2021年底推出的,而CT-X1则是在2024年10月才正式亮相。这种时间差使得CT-X1在技术上拥有更多的后发优势,能够采用更先进的制程工艺和架构设计。
在CPU方面,尽管联发科CT-X1的基础频率较低,但其功耗比SA8295要降低不少。同时,CT-X1与天玑9400的CPU配置基本没差别,采用了全新的架构和更高的频率,整体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使得CT-X1在AI运算、图像处理等高性能任务上表现出色,能够满足现代汽车对于复杂计算任务的需求。
在GPU方面,推测CT-X1与天玑9400一样采用了Immortalis-G925,拥有12核心,在1612MHz下可以爆发4952GFLOPS的算力。尽管用在车上需要降低频率以降低功耗,但3000GFLOPS的算力仍然相当惊人,与SA8295处于同一水平。
此外,联发科CT-X1在存储带宽方面也具有压倒性优势。这得益于其先进的存储系统和架构设计,使得CT-X1能够支持更大规模的AI模型和数据运算,为汽车的智能化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首批搭载联发科CT-X1芯片的车型将于2025年量产上市,这标志着联发科将在智能座舱领域与高通展开激烈的角逐。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们将有机会体验到更加智能、更加便捷的汽车座舱体验。
总体来看,联发科推出全球首款3纳米汽车芯片CT-X1,不仅是对自身技术实力的一次展示,更是对半导体市场格局的一次有力挑战。未来,随着CT-X1的量产上市和更多车型的搭载,联发科有望在智能座舱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