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子束光刻机"羲之"横空出世 0.6纳米精度改写中国"芯"格局

当美国对华实施半导体技术封锁之际,中国科研团队却悄然攻克了量子芯片制造的关键装备——电子束光刻机。这台被命名为"羲之"的国产设备,正在杭州余杭的实验室里书写纳米级的技术传奇。

近日,由浙江大学余杭量子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全国首台国产商业化电子束光刻机完成研发并进入应用测试阶段。这台外观酷似大型钢柜的"羲之"设备,采用100kV电子束技术,精度达到令人惊叹的0.6纳米,线宽仅8纳米,完全比肩国际主流设备水平。更令人振奋的是,它能在硅基上实现"手写电路"的突破性工艺,彻底摆脱了对传统掩模版的依赖。

"羲之"的命名颇具深意——正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以笔墨勾勒汉字艺术,这台国产设备正以其纳米级"笔触"在半导体材料上雕琢量子芯片的微观世界。其核心技术突破在于采用高能电子束直写技术,不仅能够实现电路设计的灵活修改,更可大幅缩短研发周期,为量子计算、新型半导体等前沿领域提供关键制造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中国光刻技术领域近期连续传来的第三个重大捷报。此前,国产PL-SR系列喷墨步进式纳米压印设备成功交付,其线宽控制能力已超越国际巨头佳能的同类产品;而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也在氮化镓/碳化硅集成领域取得突破,成功制备出商用8英寸碳化硅衬底上的高质量氮化铝镓异质结构。

15215640519.png

量子芯片被誉为下一代计算的"圣杯",其制造精度要求远超传统半导体。电子束光刻机作为量子芯片研发的核心装备,长期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浙江大学余杭量子研究院团队经过数年攻关,不仅突破了电子光学系统、精密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更在设备稳定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羲之"实现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这台设备的问世,恰逢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加速自主化的关键时期。从纳米压印到电子束光刻,从第三代半导体到量子芯片,中国科研团队正在多点突破,构建完整的先进制造技术体系。正如业内人士所说:"我们不仅追上了国际步伐,更在某些细分领域实现了反超。"

"羲之"电子束光刻机的突破性进展,为中国量子科技发展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支撑。当这颗"中国刻刀"开始在纳米尺度上雕刻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半导体产业终将打破技术桎梏,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标签:
版权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
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网址:https://pdf.jiepei.com/article/989.html

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