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晶圆代工市场正在上演一场精彩的"龟兔赛跑"。当三星因国际形势影响而节节败退时,中芯国际却凭借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实现逆势增长,两者市场份额差距已缩小至1.7个百分点。这场看似平静的市场份额变化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产业变局?
根据TrendForce最新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营收环比下降5.4%,但中芯国际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营收环比增长1.8%至22.47亿美元,市场份额提升至6%。相比之下,三星营收环比下滑11.3%,市场份额降至7.7%。这是中芯国际与三星有史以来最小的差距,也是中国晶圆代工企业首次真正威胁到国际巨头的市场地位。
中芯国际的逆袭绝非偶然。中国延续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为消费电子市场注入了强心剂,家电、汽车等领域的芯片需求持续旺盛。更关键的是,中芯国际采取了"田忌赛马"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不盲目追逐先进制程,而是深耕28nm/14nm等成熟工艺,以超高性价比赢得市场。数据显示,其产能利用率高达89.6%,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星面临的困境则更为复杂。一方面要投入巨资追赶台积电的先进制程,另一方面又要在成熟工艺市场抵御中芯国际的进攻。这种"两头作战"的局面让其疲于应付,市场份额从去年四季度的8.1%进一步下滑。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中芯国际很可能在未来两年内实现对三星的反超。
在这场市场争夺战中,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成为了中芯国际的强力后盾。昇腾910D芯片的订单全部交由中芯国际代工,这款对标英伟达H100的AI芯片正在打开新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中芯国际还在秘密布局先进封装技术,试图通过Chiplet等创新方式绕过光刻机限制,为长远发展铺路。
晶圆代工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台积电以67.6%的市占率稳居第一,但中芯国际的崛起已经改变了游戏规则。当三星还在为保卫第二的位置苦苦挣扎时,中国代工企业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不盲目比拼技术节点,而是聚焦市场需求,用成熟工艺+国产设备的组合开辟新天地。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中芯国际有望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这场市场份额的追逐战,或许只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当"性价比"遇上"自主可控",晶圆代工市场的格局必将迎来更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