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额从95%降至50%,深度剖析黄仁勋焦虑背后的隐情

在今年台北电脑展(Computex2025)上,黄仁勋结束了长达90分钟风光无限的演讲后,于5月21日在台北国际电脑展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出现了严重下滑。他提到:“四年前,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高达95%。如今只有50%。剩下的都是中国技术。如果没有英伟达,他们也会使用很多本土技术。”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让人不禁联想到一个月前,身着西装革履的黄仁勋现身北京,宣布了NVIDIA来中国30年的重要决定——在美国宣布H20芯片禁止出口给中国之际,表达了希望继续与中国合作的意愿,释放出英伟达渴望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强烈信号。

15082286593.png

这一市场份额的巨大变化,难道是英伟达的产品不再具有竞争力了吗?当然目前并非如此。其背后的主要原因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相关。在黄仁勋90分钟的演讲中,曾有几分钟“不太风光的时刻”,他罕见地以激烈措辞炮轰特朗普政府的对华AI芯片出口管制政策,直言其“完全错误”“适得其反”,并严肃警告美国若继续沉迷于技术封锁,将彻底丧失全球AI领导地位。这番言论不仅是对美国政策的强烈反击,更是英伟达基于自身发展以及全球科技格局深刻洞察的迫切表达。英伟达刚刚将自身定位从芯片企业重新定义为AI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而对于AI的基础建设,中国市场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黄仁勋对于中国的AI发展有着清晰的认识,他表示:“你无法阻碍他们,无法阻止他们推进AI发展。面对现实吧,DeepSeek是个非常出色的产品。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就是一种极度缺乏自信的表现,甚至让我无法忍受,任何认为通过禁止向中国大陆出售H20芯片,就能够切断中国大陆发展AI能力的人,都是非常无知的。如果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将会是企业‘巨大的损失’。未来两到三年,中国AI市场规模可能达到500亿美元。”从行业数据来看,2024年英伟达数据中心的GPU出货量总计约376万台,较上一年的264万台增长100多万台,成为历史上规模增长最快的硬件公司之一。据估算,2025年英伟达销量将达到650万至700万块GPU。英伟达现有的财报显示,中国区年营收171.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35亿元),比前一年103.06亿美元增长66%。在2025财年中,53%的收入占比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中国大陆地区是英伟达的第二大销售额地区:美国占比47%排第一,中国大陆占比13%排第二。在全球范围内,中美两国均为英伟达的大客户,据国际市场调研机构Omdia的数据,2024年英伟达Hopper系列芯片全球前五大买家分别是微软(48.5万枚)、字节跳动(23万枚)、腾讯(23万枚)、Meta(22.4万枚)、亚马逊(19.6万枚)。这些数据清晰地描绘出英伟达在全球市场的分布格局以及中国市场的关键地位。

英伟达极力维护中国市场,并非仅仅出于短期销售压力。在当前AI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的大周期下,中国市场作为全球AI生态中的重要一环,对于英伟达面向资本市场的增长叙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失去中国市场,英伟达的增长潜力将大打折扣,其在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也将随之减弱。更为严峻的是,中国大模型厂商正在加速“去英伟达化”,这无疑给依赖CUDA生态的英伟达带来了巨大的危机感。

英伟达2025财年数据显示,英伟达来自于中国大陆及台湾的营收占比逐年下降,从22财年的26.4%下降到了25财年的13.1%;来自于美国的营收占比则逐年提升,由22财年的16.2%,增加到了25财年的46.9%。而有一个地区的数字十分有趣,那就是新加坡,这一部分的营收占比达到了英伟达的22%。新加坡本身客户数量有限,22%这个数据显然有些不正常,有很多消息称,新加坡充当了“二道贩子”的角色,可能是为中国市场提供英伟达产品。

虽然真相难以确切知晓,但一旦这些消息有一定准确性,那就说明英伟达的中国市场份额或许没有黄仁勋所说的那样受到实质性的巨大损害。那么,黄仁勋为何还要表现出焦虑呢?一方面,尽管实际影响可能没有他表达的那么大,但市场份额下降在明面上确实造成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他担心美国政府的政策会进一步收紧,限制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而最让他担忧的是,中国芯片企业的快速成长可能会替代英伟达。

15085220855.png

无疑,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即便面临美国的制裁,技术进步依然日新月异。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AI企业,凭借基于合规算力资源构建的高效大模型训练体系,成为英伟达眼中“测试时间缩放”(TestTimeScaling)的典范。这种通过优化算法降低对高端芯片依赖的技术路径,正逐步削弱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垄断优势,使其CUDA基本盘受到严重威胁。

在国产替代领域,根据IDC的数据,2024年下半年,中国新建数据中心的芯片自给率达到了34%;作为对比,2023年上半年的这个数据才10%。而UBS和摩根大通给出的数字则更为夸张,预计到2029年,中国AI计算芯片自给率会达到80%。对于黄仁勋来说,中国芯片自给率的提高,减少对英伟达产品的采购还算“小事”,要是中国建立起自己的生态,出现能与CUDA竞争的对手,那才是真正让他头疼的问题。就比如前几天,马来西亚购入了一些华为的昇腾芯片,成为了东南亚首个启动全自主全栈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国家。这无疑触动了黄仁勋最敏感的神经,让他急得跳出来表态,抨击政府政策的失误。英伟达期望的美国政策是禁止华为使用台积电代工,同时英伟达的产品又能进入中国市场倾销。

而目前美国的一系列政策造成的后果是,时间站在中国这边,中国芯片产业不断发展,黄仁勋心急如焚却又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只能眼睁睁看着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地位逐步被取代。或许未来,为了重新进入中国市场,黄仁勋真的会做出更多让步。

标签:
版权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
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网址:https://pdf.jiepei.com/article/820.html

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