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5年3月11日,据路透社报道,社交媒体巨头Meta正在测试其首颗为训练人工智能系统而自主研发的芯片,此举标志着Meta在减少对外部供应商如英伟达依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悉,Meta的这款新训练芯片是一款专用加速器,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相关任务。与通常用于AI工作负载的集成图形处理单元(GPU)相比,这款芯片具有更高的能效。Meta正与台积电合作生产这款芯片,并在完成首次“流片”后开始了测试部署。流片是芯片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涉及将初步设计送入芯片工厂进行生产,通常成本高达数千万美元,耗时约三至六个月,且测试结果并无成功保证。
Meta的这一举动并不意外。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性能AI芯片的需求急剧增加,但供应却相对紧缺。因此,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选择自行研发AI芯片,以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并更好地满足自身需求。Meta作为社交媒体的领头羊,自然也不例外。
Meta的新训练芯片是其长期计划的一部分,旨在降低庞大的基础设施成本,并提升AI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据预测,Meta在2025年的总支出将在1140亿至1190亿美元之间,其中大部分将用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自研芯片,Meta可以更好地控制整个技术堆栈,从而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Meta并非首次尝试自研芯片。去年,Meta已经开始在其推荐系统中使用一款自研的推理芯片,用于运行Facebook和Instagram新闻推送中的人工智能系统。这款推理芯片取得了巨大成功,为Meta自研芯片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此次测试的新训练芯片,则是Meta在自研芯片领域迈出的又一步重要步伐。
然而,自研芯片并非易事。Meta在自研芯片过程中也曾遭遇波折,甚至一度放弃了一款处于类似开发阶段的芯片。但Meta并未因此放弃,而是继续推进相关工作,并最终成功测试了这款新训练芯片。这充分体现了Meta在自研芯片领域的决心和毅力。
Meta的这一举动也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英伟达作为全球领先的GPU制造商,一直在AI芯片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越来越多科技巨头选择自研芯片,英伟达的市场地位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不过,英伟达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自己的产品,以应对市场竞争。
对于Meta而言,自研芯片不仅可以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还可以更好地满足自身需求,提升AI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同时,自研芯片也有助于Meta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并为其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研芯片将成为越来越多科技巨头的选择。Meta的这一举动无疑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榜样,并推动了自研芯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截至发稿时,Meta和台积电均未对测试新训练芯片一事发表评论。但业内普遍认为,这款新训练芯片的成功测试将为Meta在自研芯片领域带来更多机会和挑战。未来,Meta将继续推进自研芯片计划,并不断提升AI系统的性能和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