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若能将太阳的能量装进发电站,人类将彻底告别能源危机。这不是科幻,而是正在合肥进行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工程——中国"人造太阳"BEST装置即将带来的革命。
在安徽合肥科学岛上,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刚刚创下惊人纪录:实现1亿摄氏度高温下连续运行1066秒。这个温度是太阳核心的6倍,标志着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而更令人振奋的是,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BEST(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预计2027年竣工,届时将成为全球首个可实现持续净能量输出的聚变装置。
为什么核聚变被称为"终极能源"?太阳的能量来自氢原子聚变成氦原子的过程,每克燃料释放的能量是煤炭的千万倍。地球上氘氚燃料储量可供人类使用数十亿年,且不产生温室气体和长寿命核废料。但要实现可控聚变,需要将等离子体加热到上亿度并稳定约束——这被物理学家称为"在地球上创造太阳"的壮举。

中国科学家创造性地采用全超导磁体和先进控制技术,在EAST装置上实现了三大突破:首先攻克了亿度高温维持技术;其次解决了等离子体长时间稳定约束难题;最重要的是验证了能量输出大于输入的可能性。这些突破为BEST工程扫清了关键技术障碍。
与传统核裂变电站相比,聚变发电具有本质安全优势。即便发生事故,聚变反应也会自动停止,不会酿成核泄漏灾难。据测算,一座百万千瓦级聚变电站年发电量可达80亿度,相当于减少燃煤300万吨。若2050年前实现商业化,全球能源格局将迎来颠覆性变革。
从EAST的实验室突破到BEST的工程验证,中国正以惊人速度推进聚变能源实用化进程。法国ITER项目科学总监评价道:"中国团队用2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50年的路。"随着超导材料、人工智能控制等配套技术的集群突破,人类即将迎来清洁能源的"圣杯"。当BEST装置首次点亮聚变之火时,那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全人类迈向可持续未来的关键一步。


359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