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次按下暂停键:GPU关税豁免3个月背后暗藏怎样的半导体

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对中国产GPU、主板等半导体产品的关税豁免延长3个月时,全球科技产业链集体松了一口气。这已经是拜登政府第二次按下关税暂停键,但暂停不等于终结,半导体领域的角力仍在持续升温。

翻开海关数据会发现,中国半导体对美出口仅占出口总额的2%,直接影响有限。但美国此举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关税心理战"——先以245%的高关税震慑市场,再通过阶段性豁免制造缓冲期。这种"打打停停"的策略背后,透露出美国在打压中国半导体与保障本土供应链之间的两难抉择。

成熟制程的逆袭战已打响 在28纳米及以上成熟工艺领域,中国产能已占全球32%,预计2027年将升至42%。国产碳化硅功率器件价格比三星低20%,正在迅速蚕食国际厂商市场份额。更值得关注的是,某国产电子束量检测设备将芯片良率提升20%,直接打破了美国企业的技术垄断。这些突破让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关税大棒的实际效力。

11144833602.png

3440亿国家队资金暗流涌动 大基金三期的成立犹如一剂强心针,3440亿元注册资本重点投向设备、材料等卡脖子环节。资本市场同步松绑,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行业并购案例已超20起,科创板为硬科技企业开辟快速通道。这种"政策+资本"的组合拳正在重构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A股半导体板块的3000点攻防战 二级市场早已闻风而动,半导体板块从6月的2700点一路冲上3061点,3000点关口争夺战异常激烈。分析师预警虽然短期看好,但需要警惕3700点历史强压力位。有趣的是,煤炭板块同期涨幅达67%,与半导体形成诡异的"跷跷板效应",折射出资本在科技赛道与传统能源间的摇摆。

这场关税豁免博弈远未结束。三个月缓冲期后,若美国执意加税,中国成熟的28纳米产能完全可转向欧洲、东南亚市场;而美国企业将面临芯片短缺和成本激增的双重打击。当全球化分工遭遇政治操弄,最终买单的恐怕还是消费者——数据显示,关税每提升10%,电子产品终端价格将上涨3%-5%。

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早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大国较量的缩影。关税豁免的反复拉锯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没有暂停键,只有加速键。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用28纳米的"钝刀",一点点切开西方技术封锁的铁幕。

标签:
版权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
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网址:https://pdf.jiepei.com/article/1026.html

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