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放弃控股台积电美光 背后暗藏怎样的博弈玄机?

中美科技博弈又现新动向!据最新消息显示,美国政府已决定不再寻求获取台积电和美光等芯片巨头的股份控制权。这一转变看似突然,实则暗含中美经贸谈判中的深层较量。

这两天,美国商务部和财政部的联合声明引发全球关注。声明中明确表示,美国政府将通过"额外投资支持"而非股权收购方式,确保半导体供应链安全。这与半年前白宫强硬要求"必须持股"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转变与中国在斯德哥尔摩谈判中的强硬立场直接相关。

翻开谈判桌上的交锋细节,芯片问题始终是核心焦点。美方曾提出要求中国扩大稀土出口配额,却遭到中方明确拒绝。中国谈判代表当场拿出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同比下降12%,而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清单却新增37家企业。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做法,自然难以获得中方认同。

半导体行业的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放弃控股计划背后另有隐情。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投产延期已超18个月,美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1%骤降至7%,这些企业自身就对政府介入持抵触态度。更关键的是,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领域的产能已占全球63%,即便美国控制个别企业,也难以撼动整体供应链格局。

10381011411.png

观察近期动态可以发现,美国对华科技政策正在微妙调整。从最初全面封锁,到现在允许英伟达出售"特供版"AI芯片;从威胁强制收购股权,到转为提供补贴支持。这种转变既源于中国企业突破技术封锁的现实,也反映出美国科技企业的强烈反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对此回应称:"我们注意到美方相关政策调整,希望这能成为推动中美科技合作的新起点。"官方表态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要知道,《人民日报》"钟声"专栏日前刚发文强调,"任何企图割裂全球产业链的做法都注定失败"。

这场围绕芯片主导权的博弈远未结束。美国放弃控股权后,宣布将投入520亿美元补贴本土半导体研发;中国则加速推进"自主可控"芯片产业链建设。双方看似各退一步,实则都在积蓄新的竞争能量。

在全球科技竞争进入深水区的今天,美国政府这一政策转向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核心技术靠"买"不来,也"控"不住,唯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在博弈中掌握主动权。未来中美科技博弈或将进入新阶段,从"硬脱钩"转向"软竞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负关键仍在于创新实力的真实比拼。

标签:
版权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
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网址:https://pdf.jiepei.com/article/1008.html

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