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芯片自研部门拟引入战略投资者 加速技术自主化进程

芯片自研团队或将独立运作,蔚来智能驾驶布局再落关键一子

当特斯拉凭借自研FSD芯片在智能驾驶领域构筑技术壁垒时,中国造车新势力也正加速追赶。6月18日,据《晚点LatePost》报道,蔚来计划为芯片自研部门引入战略投资者,并成立独立项目实体。这一动作被业界视为其强化技术自主权、优化财务结构的关键一步。

战略投资背后的双重考量 消息显示,蔚来芯片团队目前仍以业务部门形式存在,但已明确将向"项目实体"转型。尽管官方回应称该消息"属于猜测性信息",但行业人士分析指出,引入外部资金的方案可能呈现两种形态:一是仅吸纳产业资本,保持团队在蔚来体系内的完整性;二是通过设立员工持股平台,形成蔚来、投资者与团队三方共治的类分拆架构。

值得玩味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模式,蔚来都强调将保持对实体的控制权。这种"开放合作但不放权"的策略,既符合其"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也暗合当前严峻的财务压力——2024年一季度净亏损达67.5亿元,现金储备较上季度锐减37.9%。通过外部输血降低研发投入对报表的直接影响,或为李斌实现"四季度盈利"承诺的关键筹码。

11162055266.png

神玑芯片量产背后的技术野望 作为蔚来芯片团队的核心成果,5nm制程的"神玑NX9031"芯片已实现规模化应用。该芯片在ET9、2025款ES6等车型上的表现验证了其技术实力:546GB/s的内存带宽是英伟达Thor-U的2倍,25路摄像头并行处理能力创下行业纪录。芯片负责人张丹瑜更透露,其量产时间比英伟达竞品提前数月,单车成本可降低约1万元。

这恰恰揭示了蔚来坚持自研的底层逻辑。李斌多次强调,智能驾驶芯片、操作系统与智能底盘将构成电动车的"新三大件"。在特斯拉已实现FSD芯片迭代至第四代的背景下,中国车企必须突破"算力依赖进口"的桎梏。数据显示,蔚来2024年采购英伟达Orin-X芯片耗资超3亿美元,而自研替代方案有望显著改善这一状况。

组织变革中的效率攻坚战 与芯片业务调整同步,蔚来正推进近三年来最彻底的组织重构。按照李斌的规划,二季度末将完成60%-70%的架构调整,重点整合研发资源、精简销售团队。这种"外科手术式"的改革直指两个目标:提升毛利率与优化费用控制。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芯片部门的资本化运作可能成为组织变革的试验田。若采用员工持股模式,既能保留核心人才,又可减轻母体薪酬负担。正如特斯拉当年通过股权激励留住吉姆·凯勒等芯片大咖,蔚来也需要类似的制度创新来维持技术团队的稳定性。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芯片定义汽车"转型的当下,蔚来的此番布局既是对技术自主的加码,也是应对行业淘汰赛的生存之道。随着神玑芯片持续装车、战略投资者可能入驻,这家新势力头部企业正试图在智能电动车的核心战场建立差异化优势。而最终能否实现"技术降本"与"财务盈利"的双重目标,仍需市场给出答案。

标签:
版权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
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网址:https://pdf.jiepei.com/article/929.html

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