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拜登政府宣布将对中国太阳能硅片和多晶硅进口关税提高至50%,新税率将于2025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一决定是美国保护本国清洁技术产业免受廉价外国供应冲击的最新举措。
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的声明,太阳能硅片和多晶硅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其关税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倍,达到50%。同时,钨产品的关税也将增加到25%。USTR在《联邦公报》上发布的公告指出,来自中国的进口继续削弱国内生产,提高关税将使国内生产商更具竞争力。
此次关税调整并非美国首次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早在2017年8月,特朗普政府就对中国启动了“301”调查,并在2018年9月开始对中国近2000亿进口产品征收10%关税,其中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接线盒和背板等全产业链设备。随后,特朗普政府又将301关税上调至25%。拜登政府上台后,继续对华关税进行审查,并于2024年5月发布301关税审查结果,将太阳能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组件)关税从25%提升至50%。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国此次对中国太阳能硅片、多晶硅的关税调整力度空前,但对中国本土光伏企业的影响可能相对有限。由于中国光伏企业已经在东南亚国家建设了完整的海外光伏产业链,并具备了从硅片到组件的一体化产能,因此美国关税的调整更多地将影响这些企业在东南亚的产能。
据美国国际贸易管理局披露的数据,目前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这四个东南亚国家所谓的倾销税率分别为125.37%、81.22%、70.36%、271.28%。这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光伏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将面临更高的成本,从而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
面对美国的贸易限制,中国光伏企业正在加快调整市场布局和供应链结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东南亚四国之外的其他地区建设生产基地,以分散风险并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同时,中国光伏企业也在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以提高自身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美国此次提高中国太阳能硅片、多晶硅关税的决定无疑将加剧全球光伏产业的竞争态势。未来,中国光伏企业需要在保持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市场多元化和供应链风险管理,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